(相关资料图)

□吴昆成(华中师范大学)

“一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”“二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”“三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”……最近一段时间内,一些打着“最可怕暑假”旗号的自媒体,惹得不少家长厌烦。哪怕是平时不怎么焦虑的家长,看到视频心里也得犯嘀咕,忍不住为子女的学业担忧一番。而这就达到这些自媒体的目的了,有些家长在不安的情绪之下,就乖乖下单他们所卖的商品,来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。(6月28日 《河北青年报》)

这样靠贩卖焦虑来攫取利益的自媒体并不少,而他们一大显著的特征就是“伪科普”。首先,他们的标题更像“标题党”,善于制造“戏剧冲突”,使用大量噱头,来吸引流量,比如“我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,xxx”。这种手法在一些情感博主的视频里也常见,往往是一些没有营养的鸡汤,比如“凌晨三点,我把xx岁的老爸赶出了家门”。

其次,他们更像是狼群作战,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。他们的话术大同小异,仿佛是一个机器复制出来的,放在一起来看还有些喜剧效果。比如前面的把老爸赶出家门,被网友称为“百登夜行”,调侃道“可以凌晨三点上街组团挑老头”。这种手法并不是短视频时代出现的,早在电视时代,一些推销药物的节目中,就有一些假装神医的人开口就是“我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”。这种狼群作战,并不是因为他们善于合作,而是一些人的学识根本不足以支撑他再写出一条具有原创性的文案。何况抄袭无成本,何乐而不为?

第三,他们还有一张近似于“科普”的脸,他们把自己打扮成专业从业者、“知名教师”的模样,一本正经的姿态、看似专业的话语已经让不知底细的人相信了三分。还有一些自媒体喜欢摆数据,引用专业学者说的话,要么就是找不出具体出处的瞎编,要么就是别有目的的断章取义,为的是狐假虎威,增加自己的权威性以唬住家长。他们说的内容看似很有道理,描述了一些人群的问题,但实际上却是将个例推广到所有人群,逻辑上根本说不通。

最后,也是他们最显著的特征,他们的视频或文章,必然图穷匕见,展示他们“精选”出来的商品,总有一些家长为此买单。一些教育类文章,特别喜欢挂《狼道》《孙子兵法》等书,因此也往往被网友调侃。但这不光光是教育行业,长期以来,医疗行业也是重灾区,一些人打着医疗科普的旗号,诱导一些不知其底细,特别是分辨能力低的老年人群体购买其商品。这不仅仅是谋财的程度了,更有可能是害命,耽误一些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。

这些“伪科普”产生的一大原因,就是新媒体时代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,科普的工作门槛大幅降低。这本来也可以是好事,让更多人有条件参与进科普工作中,但是许多人根本没有达到科普工作的标准门槛,还有一些人根本不是为科普工作而“科普”。无论如何,这两种人有意无意都是在进行“伪科普”,后者尤为过分。

每个人都有焦虑的点、焦虑的时间,这些自媒体就抓住这一特点,做着“恐吓营销”,而假内容多了起来就会被很多人当作真的。一些官方媒体所做的贬斥,也因为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,流量不高,往往传播得不广。而“伪科普”又实在不多,因此官方媒体很容易陷入一种被动的局面,拆东墙补西墙。

要扭转这种局面,一方面要加强有质量的科普内容宣传,破除假科学、假科普。官方媒体可以“以质量对抗数量、以渠道对抗集群”,对症下药,给民众打“强心剂”,不给“伪科普”内容发挥的空间。高质量内容多了起来,流量自然会多起来,网友的辨识力自然也会水涨船高。短视频平台以及其他平台,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来,设置科普类博主准入门槛,比如在未经认证博主发布的具有科普性质的内容下,必须注明“未经验证”等字样。普通民众也要有意识地练出自己的“火眼金睛”,提高科学文化素养,从这些狼身上彻底剥下“科普”的羊皮。


关键词: